從內(nèi)蒙古到嘉峪關(guān)再到蘭州,最近超遠程的戰(zhàn)火重燃,鴿友們都在評論區(qū)振臂高呼:超遠程的輝煌要重新來臨了! 但是仔細翻看最近幾場開籠的比賽,發(fā)現(xiàn)集鴿羽數(shù)卻不盡如人意:江蘇徐州1700公里僅上籠47羽;淮安2000公里比賽更是只有36羽。都在說著超遠程賽事重回巔峰,但在實際比賽中卻難以“落到實處”,這到底是為何?
無意間看到一位鴿友分享,他們鴿會1500公里目前集鴿僅有20羽,詢問部分“超遠程基地”的會員鴿友為何不參加,鴿友表示:“前三名獎金加起來還不到1千塊錢,鴿會把每年會費和賣足環(huán)二三十萬錢拿出一些,另外改章程把獎金額提高,我不但放而且還要多放!
其實說起來,主要是一個回報率的問題。一方面因為獎金低,鴿友沒動力,所以不愿上籠;另一方面因為交的鴿子少,鴿會沒有足夠的錢來設(shè)置獎金,所以難以吸引更多的參賽者。于是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dǎo)致一場復(fù)興的比賽最終僅有幾十羽出場。
其實細細想來,各方都有自己的難處與考量。但是要讓超遠程賽事真正的重回巔峰,光喊口號是不行的,一定是鴿會與鴿友的共同努力。
獎金不夠高,沒有吸引力,鴿會能否適當(dāng)將每年會費一部分傾斜至超遠程賽事,提高獎金比例;或者提高參賽費用;或者與其他鴿糧、鴿藥等商家進行合作,以此來增加獎金的豐富度。
對于鴿友來說,提高參賽費用能否接受;能否為了自己所熱愛的超遠程賽事積極參與和付出,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或許只有真的把理想與行動做到統(tǒng)一,所有人力往一處使,超遠程才能真正談得上重回巔峰!
薄言兩句,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