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蛋是育雛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很多新手鴿友對孵蛋流程和注意事項不太清楚,今天就把信鴿孵蛋從準備到出殼的關(guān)鍵步驟和要注意的地方,跟新手鴿友們分享,都是實用的經(jīng)驗,望和鴿友們共勉。一、孵蛋前的準備工作
種鴿產(chǎn)蛋前,要提前給它們準備筑巢材料。雄鴿會忙著從舍外銜細樹枝、羽毛等回巢,再由雌鴿鋪墊。草窩里鋪滿細軟材料后,最好放一點煙桿,能預防生寄生蟲。另外,在窩內(nèi)鋪一塊麻布,下面墊些稻殼或木屑,避免鴿蛋直接接觸石膏或木質(zhì)巢盤底被撞傷,而且這些細軟材料還能吸收孵蛋需要的熱量。
南方鴿友常用稻草編的草窩,就算不額外鋪墊也沒事,但一定要把草窩曬干,既舒服又能殺菌。如果用木質(zhì)或泥質(zhì)巢碗,就不能忽略鋪墊細軟材料,不然鴿蛋容易受損。​
二、孵蛋過程中的檢查步驟
首次檢查(產(chǎn)蛋后次日清晨):雌鴿產(chǎn)下頭蛋后,第二天清晨要對著光照檢查蛋,看是否完整、有無缺損,有沒有氣泡或薄殼,形狀是否圓整、有沒有畸形。產(chǎn)下二蛋的次日清晨,也用同樣方法檢查。
第二次檢查(孵化第5天左右):這次主要查有無無精蛋、雙黃蛋,以及有精且正在發(fā)育的蛋。如果發(fā)現(xiàn)無精蛋、雙黃蛋,要做好記錄然后取出來,避免占用窩位還影響其他蛋孵化。​
三、孵蛋過程中需觀察的要點
蛋色變化:剛產(chǎn)的新蛋要有鮮蛋的色澤;孵5天后,蛋會變成灰白色;孵7-10天,轉(zhuǎn)為淡灰藍色;孵到10天左右,蛋變成半明半暗;12天左右全變黑,說明胎兒已形成。要是孵到13-15天檢查,蛋色是深灰藍色,搖晃時還有聲響,或者蛋殼有裂縫且散發(fā)臭味,就是死胎了,要及時取出。
蛋溫情況:親鴿離窩進食時,能用手摸蛋感受蛋溫,通常死蛋比活蛋降溫快。如果同窩兩枚蛋冷熱不一樣,要取出冷的那枚對著光照,檢查胚胎發(fā)育情況,發(fā)現(xiàn)壞蛋馬上取出。
破碎蛋處理:孵化中若發(fā)現(xiàn)蛋殼初期破損,可用未受精的鴿蛋敲碎,取合適大小修補,把破損處封住(也有鴿友用薄紙修補,但不能用橡皮膠布等化學材料),防止細菌侵入。大部分破損蛋修補后能正常孵出雛鴿。要是修補口過大,到了破殼日期,要檢查雛鴿在蛋內(nèi)的破殼位置,若在修補處,得立即去掉修補材料,避免雛鴿窒息。
另外,江、浙、滬一帶用草窩孵蛋,柔軟且鴿蛋不易破碎;北方常用木盒作孵窩,鴿蛋容易碎,要準備細軟之物鋪墊,要么自己鋪在木盒里,要么讓雄鴿銜回巢由雌鴿鋪墊。
四、雛鴿出殼前后的關(guān)鍵操作
鴿蛋孵化到15天左右,雛鴿開始啄殼,蛋殼表面會有犬牙交錯的裂紋,這叫“齒蛋”。為方便出殼,此時要把鴿蛋浸1-3分鐘水,水溫控制在39-42℃,和種鴿體溫一致。雛鴿正常出殼時間是3-4小時,超過這個時間就是難產(chǎn)。難產(chǎn)多因環(huán)境太干燥,蛋殼表面血筋和雛鴿絨毛粘在一起,導致雛鴿無力掙扎,時間長了會窒息;蛋殼太硬也會造成難產(chǎn)。
如果雛鴿超過破殼時間1-3天還沒出來,可小心用指甲輕輕弄破蛋殼,但一定要注意,別損傷雛鴿身上的薄膜,更要避免雛鴿流血死亡。鴿蛋一般孵化17-18天雛鴿就能出殼,脫殼時間越短,雛鴿體質(zhì)越好。要是孵化時間太長,甚至超過規(guī)定時間一天以上,這類鴿子以后參賽很難有好成績。
還有,種鴿孵蛋到15天左右,身體會開始分泌鴿乳,鴿乳富含蛋白質(zhì)和活菌,是雛鴿最好的天然營養(yǎng),有充足鴿乳雛鴿才能長得壯。要讓種鴿多產(chǎn)鴿乳,可在它們開始分泌鴿乳時,喂能吸水分的細料,直到雛鴿出殼后第10天,再換回原來的飼料;也能把飼料浸水1-2小時,用陽光或吹風機烘干表皮后喂;效果最好的是把青豌豆浸水半小時,鋪在半濕麻袋上,再蓋一層半濕麻袋布,等發(fā)芽后放進冰箱儲藏,隔天喂。不管用哪種方法,都要同時給種鴿提供紅土和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