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養(yǎng)鴿人都在談鴿眼。以眼論鴿道的有之,以眼毀鴿道的有之,想學習摸不著邊的有之,學多了一團糟的也有之。紛紛攘攘,眾說紛紜。那么,鴿眼理論到底有無實用價值?眾多養(yǎng)鴿人又為何如此意見不一?今日就個人的一點經(jīng)驗也來冒這鴿界之大不韙,談一談粗淺看法,班門弄斧之處還請各位海涵! 首先,鴿眼理論在國內(nèi)的誕生,有它獨特的歷史背景。中國近代信鴿的發(fā)祥地在上海,而且是以遠程歸巢為選擇標準。當時的口號是,寧要一羽2000公里歸巢鴿,不選一只1000公里冠軍鴿。當時的鴿刊上也是蜚短流長,眾說紛紜。但在當時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要想遠程歸,眼睛的重要占第一。這也是經(jīng)過事實檢驗的真理。如果你手上還有90年代的老鴿刊,翻一翻,類似的理論筆筆皆是。直到現(xiàn)在,那些透著光輝哲理的鴿彥,依然奕奕生輝。如:粗沙雄,細紗母;清水雄,藍水母;探親要要探老丈母,養(yǎng)鴿要選眼鼓鼓;底版寬有放性,底版窄有坐性;金穿砂,子一代,再轉黃,代代強;花砂花砂,十花九耙……
這些都是憑空捏造的嗎?肯定不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外籍鴿的大量涌入,這些理論在短程速度賽上開始捉襟見肘。一些花了大價錢買了鴿子而不懂鴿眼的人依然摘金奪銀,從而,這些人及他們的追隨者便揚言:什么眼的鴿子都能奪冠!繼而,一些新入行的朋友們因沒有時間花心思去研究鴿眼,也就一切從儉,追隨了鴿眼無用理論。這是鴿界的無奈,也是急功近利給養(yǎng)鴿界帶來的悲哀。
筆者9歲養(yǎng)鴿,見過各種鴿眼理論,也感受過什么眼都能出冠軍的真理,但依然堅信鴿眼理論在賽鴿竟翔尤其是賽鴿育種方面不可替代的價值。這不是空談,我來簡單分析一下便知。
首先,短程陸翔冠軍鴿可能什么樣的眼砂(黃.砂.牛)和結構都有,但你若細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其中有個共性,那就是冠軍鴿眼瞳孔都會自主的,有目的的強烈收縮,而且在你用大拇指和中指固定住鴿頭而把食指放于鴿之頭頂時,你會在鴿眼收縮的瞬間細微感受到一股微弱的電流自鴿腦中傳出,透過你的手指。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知道,鴿子能拿冠軍,首先取決于他的精確的定向能力,而其他理論次之。而定向能力又取決于鴿子對磁場的感應能力,一羽優(yōu)秀的鴿子必然有著超強的磁場感應能力,這種能力就取決于鴿眼在有意識的收縮時所產(chǎn)生的電流強度大小。如果你的手能感覺到這種電流的存在,那么無疑這是一羽定向能力優(yōu)秀的鴿子,加之良好的身體結構和翅膀,它的奪冠指日可待。
其次,多關賽的優(yōu)勝鴿以及能連續(xù)3次以上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的鴿子,其父母鴿大多有一羽為全圈眼志。而且眼睛符合冠軍鴿眼電流理論。
再次,金雄與金母的眼睛多為全圈眼志而且符合冠軍鴿眼電流理論。
第四,鴿眼不停顫抖的鴿子為莽撞跟隨型,沒有奪冠的希望。
第五,種鴿選配時遵循鴿眼結構差異和色素深淺差異,不能只看砂眼和黃眼。
第六,超級鴿會用眼神傳達出他的能力,表現(xiàn)為沉穩(wěn)不驚,會用眼睛看主人的手指,任何時候都不會在眼神中表現(xiàn)出迷亂與驚詫!
此幾點是筆者在多年養(yǎng)鴿過程中對于鴿眼理論的學習和心得,在實踐中幾經(jīng)考驗,屢試不爽。有不同看法的愿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