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賽,由于其多變的氣候環(huán)境以及參賽鴿年齡的偏小,導致競飛時難度加大。即便如此,仍有部分鴿友在每年的秋賽中,能用兵自如,穩(wěn)操勝券。 究其原因,我認為種系起著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賽鴿必備的是種、養(yǎng)、訓、賽,其中種是第一被放在首位。因為,種是養(yǎng)、訓、賽的基礎。沒有好的種,便不可能產(chǎn)生好的苗子,更談不上后面的養(yǎng)訓賽和最終的取勝。換句話說:沒有好種,再出色的養(yǎng)功與訓練方法,也沒有用。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鴿友對養(yǎng)與訓的方法掌握較快,唯獨好種鴿難求。時常發(fā)出這樣感慨:只要我有了好種鴿,培育出的賽鴿在秋賽中一定能取得比別人更好的賽績! 而獲得好的種鴿其途徑有很多。 君不見腰纏萬貫的爺們,一擲千金的大手筆引種,然后花錢雇來飼養(yǎng)員,接著便能在秋賽一鳴驚人?(他們中,有幾個真正懂鴿子?) 君不見工薪階層的鴿癡們,平時省吃儉用攢足了資金,慎之又慎的引入有限的種鴿,在秋賽中還本獲利?(憑經(jīng)驗買準了好種鴿,當然能獲勝!) 君不見平民鴿友無錢引種厚著臉皮向賽績出眾的友人東討西乞?(因為懂得種的重要性) 君不見更多的鴿友在秋賽歸巢鴿中苦苦尋找能有留種價值的種源?(既沒錢又放不下面子,只能這樣) 試問:富有鴿友秋賽能獲獎,他們中能有幾個真正懂得養(yǎng)、訓、賽規(guī)律的?又有幾個每天能堅持親自鏟糞、換水、操訓鴿子的?其實,有了好種鴿,所育出的后代,只要養(yǎng)訓過得去,比賽照樣能取得好名次。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不勝枚舉。 所以,要在秋賽中取勝,種是第一位,是重中之重。我在《淺探秋賽鴿作育之謎(一)》—文中,曾闡述了選種的三個觀點。您不妨犧牲點時間看一看,興許會對您能有些啟發(fā)與幫助。 當然,種鴿的選擇與選配是兩個不同的課題。前者是個體,后者是組合。 作為平民鴿友如要在秋賽優(yōu)勝鴿或歸巢鴿中,選擇留種鴿時,需從以下方面入手: 要在訓放與比賽中,注意觀察要留種鴿的每次歸巢細節(jié),如:回家的方向是否與訓放與比賽方向一致?(一致最佳)每次歸巢時是否為單歸?(單飛最好)訓放單飛時,是否每次都能快速準確的定準巢向?(越快越準越好)訓賽時遇惡劣天氣,是否每次都能在預定時間內(nèi)返巢?(每次都能快返的最佳)每次訓賽后,體質(zhì)能否迅速恢復?(恢復越快越好)特別是秋季,無論訓或賽幾乎未在外過夜!(這是一項最重要指標參數(shù)) 誠然,賽鴿的種、養(yǎng)、訓、賽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環(huán)環(huán)相連不可偏廢。種是源、是本。 所以,我們要清源固本。賽鴿的育種至今是個未解之謎,正因為它是個謎,才會引起我們儂厚的興趣。 一孔之見,定有不足,歡迎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