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孫女格外親 12月24日,距醫(yī)生推算兒媳婦的預產期25日僅僅相差一日,再經醫(yī)生檢查說是羊水有些少,提議做剖宮產,對于這些事情只能是聽信醫(yī)生,別無計招。
說句心里話,現在計劃生育嚴了,孩子們也少了,又都是晚婚晚育,大齡結婚,大人們也過于嬌慣,加上目前我國醫(yī)務界的風氣也不正,凡是臨產婦都忽悠著想讓你做剖宮產,一是醫(yī)生可以少守產程,避免好多麻煩;二是經濟上可以多收入一些,一個剖宮產收費可以頂幾個順產收費;三是大人小孩都比較安全,醫(yī)生也少擔責任。為此,目前中國醫(yī)務界已把剖宮產作為一種時尚,形成一種潮流。
據說有些西方發(fā)達國家為了兒童們的健康就明文規(guī)定不準做剖宮產。但我們國家還正在盛行,這就是文明的差距。
12月28日上午,在等待了幾天后兒媳婦還是做了剖宮產,一早上我和老伴及親家老兩口就來到醫(yī)院,在醫(yī)生辦公室等待兒媳婦手術的半個多小時,我無意查看了該醫(yī)院近期的手術記錄單,做剖宮產的確實比較多。9點多鐘,胖乎乎的小孫女和我們見面了。要說包括外孫子自己已是第三次當爺爺了,但是那種高興勁還是甜蜜蜜的喜在心里,樂滋滋的掛在臉上。要說兩個孫子,一個孫女,知足了。
過去年輕時村里有一個老人開玩笑說當爺不如當孫子,我不很理解其意,如今可嘗到了這滋味。
剖宮產在醫(yī)院住了七天,老伴和兒子在醫(yī)院陪住了七天,我雖然在家住稍微舒服一些,但是每天晚上九點鐘和早上五點鐘要起來做兩頓飯,摸黑送到醫(yī)院,說實話沒有老伴和兒子他們累也夠嗆了,回憶著就是老伴生三個兒子時自己也沒有受過這累。
看到老伴和兒子太累,有時候洗屎布尿布的活兒我還要幫孩子干一些,想減輕他們一些負擔,盡盡當爺的責任。
就這樣,不幸的事情終于還是發(fā)生了。老伴的一條腿和一只胳膊可能是因為勞累出現了麻木和疼痛癥狀,估計可能是腰鍵盤和頸椎的壓迫。回鄭州治療吧孫女不滿月,不回吧實在使人揪心。在附近醫(yī)院看了幾次,用藥效果也不好。
在來安陽之前,就害怕給孩子們照看身體承受不了,只是沒有想到會出什么病,結果還真沒有逃脫這一劫難。
意味著這個春節(jié)也就要在病魔折磨的痛苦中度過了。(此文可能有些跑題,卻包含著苦辣酸甜,代表了一些老年鴿友的心愿。敬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