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鴿出殼十二天內(nèi)淘汰-----楊林彪 幼鴿出殼十二天內(nèi)淘汰
(楊林彪)
編者按:本站總裁羅斌先生曾說:……這些年來,楊林彪先生在上海這個賽鴿運動十分發(fā)達的大都市,能屢屢斬獲,"鬧"得個上海灘沸沸揚揚,沒有一些"絕活"是站不住腳的……
羅先生與楊先生是朋友,曾應邀做客本站聊天室,專門做了賽鴿實戰(zhàn)方面的演講,并現(xiàn)場回答了鴿網(wǎng)友的提問,創(chuàng)下國內(nèi)(甚至世界)信鴿聊天室同時在線人數(shù)之最。楊先生的演講,在本站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不太了解楊先生的鴿友,過去只是聽到一些誤傳,但聽了演講后,又面對面的向楊先生提問題,過后非常佩服楊先生,楊先生也很感謝本站給他提供了這樣的好機會。以下這篇文章,與他的演講風格一樣,非常具有實戰(zhàn)性與操作性,值得一讀。本文亦在《中華信鴿》雜志刊登。
幼鴿出殼十二天時,我已基本上決定了它們第一階段的去留。
養(yǎng)鴿要嚴篩精選,城市養(yǎng)鴿,鴿棚空間較小,要控制數(shù)量,做到少而精,才能鴿子多一些活動空間,早鑒定。早淘汰更是十分重要。
胎鴿崩殼時間越短越好,二片蛋殼內(nèi)壁不留有蛋黃和血污,這種雛鴿發(fā)育完全,生命力強。
出殼3-4天,雛鴿的頭就應當昂起,并不時伸長頭頸索食;絨毛要金黃柔軟、油亮、清潔?捎梅糯箸R檢查肚臍是否收得小而緊、干潔、光滑。
5-7天時,俯視雛鴿應呈圓球形,就是說,前、后、左、右和厚度相差不大,此時,把雛鴿翻身后應能迅速翻回,翻回的速度越快越好,說明雛鴿活動力強。不必擔心翻身會損傷雛鴿,這樣做反而對雛鴿的食欲,消化有好處。
出殼8-12天,綜合鑒定雛鴿全外貌。后腦要飽滿,前額要稍長,嘴角扣緊,眼睛要小,眼皮包而緊呈肉色透紅,龍骨筆直,二面肌肉突出,背部厚實。此時用手去觸摸它時,雛鴿的管毛會豎起,并且已會用嘴呼向人進攻。
胎鴿出殼第1天起,應對每羽雛鴿都要做詳細筆錄,通過12天時的檢查,凡外觀符合要求的,還要通過"眼底鏡"一道關(guān)。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太重要了,眼睛不過關(guān),非殺不可。
櫛膜要窄,一頭要逐漸收小,象寶劍。"寶劍"中間最好是一根較粗黑線,黑線中嵌有一根白色亮線,這樣,看起來象有三根線。幼鴿中這類型櫛膜是最好的,我的00-000324雄一歲鴿獲7項冠軍就是這樣類型櫛膜,只是相當少。
一般好的雛鴿櫛膜只擁有一根白線,但白線分成二種:一種是軟線,顏色較暗;一種是硬線,顏色很亮。軟線表示穩(wěn)定性好,并速度快,硬線經(jīng)不起惡劣氣候,穩(wěn)定性差并難以復放,但是晴天能發(fā)揮優(yōu)勢。櫛膜以黃色為佳,櫛膜"齒"(肺葉)要均勻,有立體感,大小由品種而不同。只有符合以上要求,我才能套足環(huán)。
12天以后套足環(huán)需要一些技巧,先在腳上涂一層金霉素眼膏,慢慢輕揉腳趾,將雛鴿翻身后放在膝蓋上,不慌不忙慢慢套足環(huán)。如果擦傷些皮也沒關(guān)系,金霉素眼膏起到消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