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飼、訓練與藥物使用
鴿友關心的話題比賽期間該如何喂飼?
藥物該加入到食物里還是飲水里?
保健用品到底需不需要使用?
作者針對鴿友的諸多疑惑,在本文詳加解答。
文/溫·彼特斯(Dr. Wim Peters)(南非) 譯/盧娜
授權/美國《賽鴿文摘》(The Racing Pigeon Digest)
作者簡介:
溫·彼得斯醫(yī)師(Dr. Wim Peters),全球知名的南非獸醫(yī)師,著有《喂養(yǎng)致勝》、《健康致勝》與《天生贏家》等暢銷賽鴿書籍,并不定期寫文章投于全球賽鴿雜志上發(fā)表。溫·彼特斯醫(yī)師已簽約擔任《科學養(yǎng)鴿》雜志南非特約稿人,在本刊開設專欄,專為中國鴿友而寫,并獨家授權《賽鴿運動》中文版出版《天生贏家》一書。
在先前同一系列的兩篇文章里,我已經大致描繪了一些成功賽鴿所需的基本工作。有些信念是鴿友長久深信不疑的,例如“準備工作做得不恰當,成功的機會便很渺!钡鹊。許多老鴿友說,有個好換羽期后才能有個好賽季。他們說的沒錯,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但是事情未必全是如此!大多數時候,雖然準備工作做得不周到,只要不到最后關頭絕不輕言放棄,而且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及時進行修正,依然有獲勝的機會。
有許多理由讓鴿友相信準備不周就很難獲勝,疾病可能是最主要的一個理由,可是這種想法已經不再正確了!如今要看是哪種疾病,因為大多數疾病都已經有治療藥和預防的疫苗。不過,必須盡早完成正確診斷,選用正確藥物,并且適量適時地使用,藥物才能見效。除此之外,鴿友沒有警覺心和耐心也不成。毋庸置疑,只懂一味自認倒霉的鴿友永遠不會驚慌!芭f”治療藥尚未見效前便忙著換用其它“新”藥,這是最糟糕的處理方法之一。讓鴿子比賽后暫時有幾星期的“修養(yǎng)期”經常是必要的。有句俗話“慢中求快”說得好,鴿友應該銘記在心。
南非賽季通常從5月底冬天的時候開始,正常一直持續(xù)到11月第一個星期已經是夏天為止。大多數鴿會的賽程各有不同,不過賽季初期通常皆以短距離賽為主,接著進行中距離賽,長距離賽則在末期登場。南非鴿友爭奪的是全季綜合多關冠軍獎,幾乎每個鴿友皆以每場比賽都參加為目標。因此,我們這邊的鴿友必須尋找那些短距離、中距離和長距離都能飛的全能型鴿子,我自己也不例外。但是,我個人尤其希望在800—1000公里的長距離賽里飛出好成績,不過這類長距離離鴿也能飛短距離賽,所以我并未特別引進短距離鴿進行育種。
自我檢討的重要性
我在先前的文章里提過我訓練和治療比賽鴿的方式,在此方式下,我很有信心能在頭4場或5場比賽里飛出好成績。然而,在每場比賽后,檢查自己和對手的成績并進行比較,這是每個鴿友必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從初期的比賽成績里可以看出鴿子的體能和健康狀態(tài)夠不夠好。在天氣晴朗的比賽中,參賽總羽數200羽飛出第10名,這個成績整體來講還不夠好,但是如果你在檢查成績后發(fā)現,頭10羽進入你的地區(qū)里的鴿子羽羽皆是強手,而且在你并未考慮比賽的各種阻力之下,你一定會認為前10名的名次已經夠好了。
其次,鴿友必須檢查鴿子歸返時間的“差距”。你的每羽比賽鴿很快就“追趕上來”嗎?還是第二羽歸返鴿比第一羽晚了10分鐘或更長時間,而且后面的鴿子皆以10或15分鐘的間隔返舍呢?如果是后者,這種成績肯定不夠好,絕對還必須努力。如果所有該做的準備工作我都做好了,但是頭幾場比賽成績依然很讓我失望的話,我不會再多做什么工作,只會仔細思考和自我檢討。我應該做的工作都做了嗎?食物夠新鮮和健康嗎?喂飼份量夠嗎?還是喂太多了?吹冷風和天氣潮濕時,鴿舍夠溫暖、夠干燥嗎?有沒有發(fā)生什么事情打亂比賽鴿隊的節(jié)奏呢?這些問題和其它許多類似的問題都必須加以思考和找出答案。證明有效的日常作息絕不應該隨意改變,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頭一兩場比賽成績不如預期,馬上就忙著做改變和調整的話,只會導致更多的失敗。
如果繼續(xù)參加3或4場比賽后成績依然沒有進步,那么顯然是有地方出了錯,必須立即請教專家,但是請牢記,自我檢查到此為止。當然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是否使用藥物。要耐心等待,讓鴿子自然進入巢態(tài),依然是鴿友獨有的一個特權。了解出錯的地方,找出問題點,不但不會帶來任何傷害,而且還能幫助我們做好更正確的管理。檢查鴿子健康發(fā)現沒有任何問題時,鴿友就必須自我反省,是不是管理出了問題呢?大多數問題皆因管理不當而起,甚至包括有些疾病在內。管理不當幾乎可以說是所有賽鴿問題的根源!
比賽期間的喂飼
南非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出產的農作物整體品質極為優(yōu)良。市面上有許多賽飛期綜合飼料出售,對大多數比賽來講,我覺得用這類賽飛期綜合飼料就夠了,不需要額外添加其它東西。這類賽飛期綜合飼料通常含有70%—80%玉米,15%—20%豌豆,其余為各種不同的小種籽,例如高粱、小麥和紅花籽等。600公里以內的比賽我個人是使用標準的比賽綜合飼料,超過這個距離后,我會給比賽鴿補充額外的脂肪。這些脂肪可以是烤過的黃豆、花生、油脂豐富的種籽或鴿用能量丸。最后一種雖然非常好用,但是由于是由歐洲進口來的,所以價格昂貴得多。
比賽鴿正確的喂飼份量該是多少?這個問題總讓鴿友有點困惑,針對這個問題所發(fā)表過的文章可能多過賽鴿疾病。(越是不懂的問題越常被提及,正確喂飼份量的問題也是這樣子的嗎?)我認為只要鴿子有適當的運動,鴿舍環(huán)境和管理良好,鴿子很健康,就不能讓鴿子吃過量。同時必須隨時注意天氣,鴿舍里面的溫度尤其必須注意,因為鴿子所需的營養(yǎng)跟天氣有很大的關系。我提供四個條件,也就是說,天氣、鴿舍環(huán)境與管理、運動和鴿子健康直接影響著食物的消耗量。每天的氣溫影響著鴿子的胃口,就跟人類一樣;鴿友只要看看冬天時,鴿子是怎么狼吞虎咽的就明白了!鴿舍構造顯然跟氣溫有很大的關系,健康和巢態(tài)當然也會影響胃口。鴿子進入巢態(tài)后食量會變小,可是輕微感染球蟲的鴿子卻往往會胃口大開,吃得肥嘟嘟的。上述四個條件里,只有運動量可以輕易調整。
我已經說明我給比賽鴿吃什么食物,不過比賽鴿的食物內容有太多不同了,而且各種食物各有其優(yōu)缺點。有的鴿友相信食物里含25%去殼大麥可以有效控制鴿子的體重;有些鴿友相信葵花籽和紅花籽可以促進鴿子的健康。近年來,即使人類對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功能已經有更多了解,各種比賽的賽鴿食物似乎依然沒有一種標準,最主要的爭議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兩種養(yǎng)分上。
前面說過,我相信狀態(tài)好的鴿子不會輕易進食過量。短距離賽和中距離賽時,我會喂飼比賽鴿直到它們跑去喝水為止,食槽里很少有食物留下。如果不小心喂得太多,我會把殘留下的食物拿走。準備長距離和馬拉松賽時,我喜歡讓我的比賽鴿盡量多吃。反正它們也不會吃得太多,而且我會在飼料里補充一些脂肪和油質。我居住的地區(qū)天氣多變,所以我從不采取定量喂飼的方式。我會一邊看著鴿子,一邊用手一把一把地喂飼料,,直到我看到鴿子不再顯得饑餓為止。如果鴿子有一餐沒吃夠,我會在下餐多喂一點,如果鴿子有一餐吃得太飽,下一餐我就會少喂一點。我認為喂飼完畢后,大多數鴿子依然顯得有點餓最為理想,這樣才能讓它們乖乖聽從指揮和命令。
清除飼料
我仔細思考過歐洲強豪鴿友在鴿舍報道里提到的喂飼方式,我不相信“清除飼料”或“淡料“能對賽鴿有任何幫助。一般鴿友認為“清除飼料”可以清除掉鴿子身體系統(tǒng)里的“毒素”或“乳酸”。我的疑問是,在正常的比賽狀況下,我不相信鴿子的身體會制造乳酸。(比利時根特大學進行的實驗發(fā)現鴿子身體產生出乳酸,可是他們的實驗是讓鴿子在風洞這種人為狀況下飛行的。)乳酸是身體缺氧、碳水化合物代謝時所制造的一種產物,而我在先前的文章里討論過,我們的鴿子飛翔時等于是在“走路”,氧氣供應充足,從來不會有缺氧的情形。另外,主要的代謝物是脂肪,不是碳水化合物,所以應該不會產生乳酸。其次,鴿子飛行10—14個小時回到鴿舍后會脫水和肌肉消失,它們需要水和好的食物,以盡快把消耗掉的養(yǎng)分補充回來。這個時候,我認為只要給它們清水和能量丸就夠了!能量丸營養(yǎng)豐富,含有蛋白質、一般食物沒有的必需氨基酸(氨基酸能夠幫助鴿子對食物養(yǎng)分的吸收)、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鹽和礦物質,而且各種營養(yǎng)比例均衡。另外,能量丸的成分在生產過程里已經半消化過(半熟),容易消化,而且制成小丸狀,因此更容易吸收。由于鴿子長時間飛行會消耗掉肌肉和能量,因此我個人相信應該盡速讓它們的肌肉恢復飽滿以及補充它們身體里的能量儲存,營養(yǎng)不佳的食物只會減緩它們恢復的速度,清除飼料便是其中一種。
運動
運動包括每天離舍飛兩次,每次30—40分鐘,以及路訓,每周2—3次,每次訓練距離40—50公里。路訓受到時間、比賽和天氣等因素大幅度限制,因此我很難訂出一個標準的訓練行程表。長距離賽開始后,我會試著每周最多帶鴿子做路訓5次,不過訓練距離會大為縮短,每次訓練的飛行時間絕對不會超過30分鐘。最近幾年,我覺得狀態(tài)好的鴿子每次訓練飛20分鐘就夠了,所以我縮短了路訓距離。跟許多鴿友比較起來,我的訓練量顯然少拉很多,不過對我們這邊比賽狀況和我的鴿子來講,似乎已經后非常足夠了。
挑選選手鴿
我認為一歲鴿越早和越定期去參加比賽越好,我覺得需要逐漸拉長一歲鴿的比賽距離,而且它們非常需要定期比賽的經驗,我的一歲鴿每年平均參加7—10場比賽,短距離和中距離飛得好的話,我會讓它們繼續(xù)飛長距離賽。一開始表現就不錯的一歲鴿通常頂多飛到640公里的距離,經驗豐富的兩歲鴿或三歲鴿全部必須去參加700—1100公里的經典長距離賽。
空間過度擁擠
無論什么時候都必須嚴密控管鴿舍里的鴿子數量,賽季初期,我的比賽鴿舍里只有一歲鴿,前季淘汰后留下來的雄性和雌性老鴿會被移出比賽鴿舍,移往另一個單獨的區(qū)間里換毛。它們可以在這里自由行動,可是不能自由出舍飛翔,8個月后才會被移往比賽鴿舍。(把它們留在比賽鴿舍里也沒有問題,不過我已經用這個方法有兩年了。每年都有幼鴿出生,如果把老鴿繼續(xù)留在比賽鴿舍里,會讓鴿舍空間變得過度擁擠。其次,由于不能限制幼鴿的食量,同舍的老鴿可能會吃得過多,除了導致體重過重的問題外,同時還會提高他們交配和下蛋的欲望。)
我會讓成年雄鴿先去參加短距離賽,一個月后公開賽開始前再把它們帶回比賽鴿舍。年紀較大的雌鴿最快要在6—8周后才會被移回比賽鴿舍。這時比賽鴿舍里一歲鴿已經較少,不會出現空間過度擁擠的問題。我這么做的另一個原因是我不想讓雌鴿運動過度,它們必須參加季末的長距離賽,并不需要像一歲鴿那樣逐漸加長比賽距離。而且它們在參加頭場比賽前,也不需要饒舍運動和路訓幾個月。我深信一羽有經驗、狀態(tài)夠好的老鴿參加任何距離的比賽前根本用不著太多熱身!我曾經讓一些老鴿直接去飛一場800公里長距離賽,成績非常好。當然這些老鴿以前就已做過許多短距離路訓,反射性歸巢的能力已經大為增強。
比賽期間的藥物使用
從我發(fā)表的文章里,我相信讀者應該明白,除非必要時我才會使用藥物。另外,每年我會在賽季開始前做好必要的預防,如接種鴿痘和巴拉米哥疫苗以及驅除內外寄生蟲。毛滴蟲定期用藥預防,大約一個月一次。其它藥物除非必要時才使用,抗生素也是必要時才使用?赡艿脑挘荣慀澝看斡盟幒蟊仨毿菹10天不參加比賽。每次用藥時間必須事先計劃好,離比賽時間越遠越好。做好這個工作至少需要用到兩個隔間,如果沒有做好分隔的工作,將會導致以下結果:
1.正接受治療(或剛剛治療后)的鴿子被送去參加比賽,或者……。
2.治療時間縮短,病菌有機會建立起抗藥性。
以上兩種情況都不是很好,應該盡量避免。(有些藥物一點都不會影響鴿子,可是有的藥物,特別是抗生素,則可以帶來非常不利的效果,鴿子的巢態(tài)絕對會受到影響。)使用抗生素后最好補充鴿子腸道益菌,如使用益生菌或優(yōu)格。另外,每周在鴿子飼料或飲水里加入維生素(綜合性)2次亦極有幫助,尤其是在使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