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齊正鴿苑,映入眼簾的是一副“緣”字的畫面,這也是我結(jié)交鴿友、得到賽鴿的第一要素。養(yǎng)鴿子,很多鴿友可能許多年沒有進入有效名次、沒有進入前十名、沒有進入前三甲。我想:除了自身養(yǎng)鴿子的悟性以外,還要加一個“緣”字。 35年以前,我在放學(xué)的路上,得到了一對鴿子,有緣認(rèn)識了本市的鴿界前輩鄭元新。因為他是我父母的朋友,當(dāng)時,他的一對鴿子放在路邊,我母親半開玩笑的讓我把它拿回家。從此,讓我和鴿子有了解不開的情緣。
10年前,父親下崗,沒事情做。事業(yè)順境的我給父親起棚養(yǎng)鴿打發(fā)時光。(父親也是信鴿的忠實“粉絲”)當(dāng)時不論我在外地也好、本市也好。因為不懂,故見到帶環(huán)認(rèn)為好的鴿子就買。結(jié)果打比賽3年“顆粒未收”.這時,襄陽市鐵路信鴿協(xié)會的會長郭京三(父親的朋友)、鄭元新都讓我父親去拿鴿子打比賽。但我父親“臉皮”比較薄,不愿去。因為我的“厚黑學(xué)”比較好,無意中回家得知后,開著車帶著父親立即行動。先到鄭叔叔家,他不在。又到郭叔叔家,碰巧他在,他贈送了我2對賽鴿,一只德國原環(huán)、一只襄樊67號后代(幼鴿3名)、一只馬克羅森斯(中榮高獎位子一代)、一只青島鴿友的馬克羅森斯。我回家隨意的以配對,結(jié)果讓我從06年至今,終于在襄陽賽鴿的成績單上有了一席之地。這也是我和賽鴿的情緣之二。
激情七月,本市鴿界的“一面鏡子”--日記園的何海濱先生要出國訪親,不得不終止他28年的“情未鳥”--賽鴿。他給我講:養(yǎng)鴿子,一定要了解鴿子。一個人,跌倒了不可怕,關(guān)鍵要知道怎么能站起來;要知道在什么地方跌倒、在什么地方爬起。作為晚輩,我有幸在何老師家見到了他過去的錦旗、知道了亞運會以前取有效名次10名,亞運以后取有效名次100名。同時也知道了他過去的卓越的戰(zhàn)績及前幾年賽鴿成績的“滑鐵盧”.確實,成功的人士找理由、失敗的人士找借口。這幾年,通過何老師的日記不難看出,他天天圍著鴿子轉(zhuǎn)--從改制前沒時間搭理到改制后有時間、從亞健康到種養(yǎng)訓(xùn),60歲的人,幾年如一日從不間斷,極少在日記園里看不到他的作品,這種精神可以用“難能可貴”來形容。同時,他的賽鴿也可以用“蒸蒸日上”來比喻,在他“N”年未登上前十名、前三甲的寶座后,去年夏秋,又是大放異彩:300公里、500公里、千公里都榜上有名。最可喜可賀的是千公里全國五省一市千公里聯(lián)翔有8羽進獎的好成績。最可惜的是一羽灰雌幼鴿,因為未套“正大杯”而屈居成鴿組10名,要不然穩(wěn)居幼鴿正大杯亞軍。更可惜的是他在這個秋季不打比賽了,要“清棚”.我在得知后,感覺很可惜,2000多元的大賽環(huán)鴿子從此不能參賽了。我找到他,要何老師的亞軍父母賣給我,他說:亞軍的父母及亞軍及20多羽今年夏秋大賽環(huán)的鴿子被河北鴿友預(yù)訂,我說:亞軍當(dāng)時別人出5000元你都不買,現(xiàn)在別人出這么點錢,你給他30多羽,真可惜。不行你把亞軍父母賣給我,反正他已得到了便宜。他說那不行,不管距離多遠,答應(yīng)別人的事要實辦。在和何老師陪武漢鴿友吃飯的時候,聽說此事沒有辦成,我又“厚著臉皮”和他講,沒想到他很豪爽的半賣半送的給了我。事情的成功,對我的賽鴿來說,可以說是如虎添翼。這也是我和賽鴿的情緣之三。
如今,他的鴿舍空空如也,也暫時了確了他為之奮斗的賽鴿之路。然而,我們得到賽鴿的鴿友,還要努力奮斗,精心培養(yǎng)。在這里,我祝愿何老師晚年身體安康,國外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