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云南賽線上的賽鴿以“桶子型”骨架為主,歸巢速度慢且賽后恢復時間長。200公里、300公里的比賽后,鴿子往往顯得極度疲憊。然而,時至今日,賽場規(guī)則已變,“小炮彈型”的鴿子——那些沒有爆發(fā)力、體型不是三角形或梨形的鴿子——幾乎無法獲得好名次。 而公棚在飼養(yǎng)管理和調理手法上起到重要作用。通過精準控制鴿子的興奮度、科學配比糧食營養(yǎng)成分以及大規(guī)模統(tǒng)一化的管理標準,讓賽鴿的整體身體素質得到提升。
現在,鴿子歸巢時都是速度極快地從天而降,像老鷹俯沖一樣干脆利落。毫無疲憊之態(tài),反而精神抖擻。再加上,再加上好鴿占比多,送公棚的基本都是鴿友們經過精挑細選的潛力選手。
那么,資格賽、預賽和決賽中,究竟哪一站最難飛?答案是預賽。
預賽賽線穿越山區(qū),云南山脈龐大,加上距離、天氣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放飛點更加難以抉擇。許多公棚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山坡或山溝作為放飛地點。
再加上各地海拔差異明顯,預賽空距多在200-300公里左右,賽程不算太長,但某些賽段(西線)甚至存在高達1500米的落差,極大地增加了飛行難度。
也正如云南當地俗語所說:“十里不同天!碧鞖庾兓療o常,風向突變、三月雨季以及秋賽大霧天氣等不可控因素經常打亂比賽計劃,導致丟失率上升。
因此,預賽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一站。
不過,云南賽鴿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地多變的氣流條件,順風天氣較多?傊w出高分速離不開好風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