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養(yǎng)鴿高手在長期實踐中,總結(jié)了一套實用的鴿眼鑒賞方法,筆者整理了一些,分享給各位鴿友,大家看看這些經(jīng)驗是否符合你的觀察和體會。 我們在鑒賞鴿眼時,不用先拿放大鏡,按以下步驟一步步看就行:
還沒把鴿子捉到手里時,先觀察它的眼神。你留意到它的同時,它也會察覺你的關(guān)注,從它的眼睛能直接看出性格——是膽怯、機警、溫順、兇猛、呆滯,還是聰明。這些性格沒有絕對的好壞,核心看你的實際需求:歐洲多辦中短程賽事,要求賽鴿歸巢后能快速鉆進活絡(luò)門,方便捉拿打鐘報到,所以高手更偏愛溫順、聽使喚的;我國和美國、澳大利亞以前喜歡辦遠程競賽,賽鴿得在野外自己覓食、過夜,還要躲避天敵和人為捕捉,因此機警、兇猛、捉在手里會咕咕叫的更受歡迎。但不管哪種賽事,呆滯的鴿子都不被高手看好。
泰國賽鴿會會長陳木坤,算是鑒賞鴿子的行家。他在上海看鴿時,會站在離鴿子一公尺遠的地方,用手指在鴿子面前來回劃動,重點觀察鴿子的反應。在他看來,敏感的鴿子更優(yōu)質(zhì),如果鴿子眼睛不跟著手指轉(zhuǎn),一直呆呆的,大概率不算好鴿——這也是不少高手認同的判斷標準。
把鴿子握在手里后,先看鴿眼的著生位置。高手普遍認為,眼位盡量生得高一些更好,但眼位高低的差別很細微,剛養(yǎng)鴿的人不容易區(qū)分。李梅齡曾提出,鴿眼位置要在嘴喙線以上,可實際養(yǎng)鴿中這種鴿子很少見,多數(shù)鴿子的嘴喙線和眼睛中心線是平行的。有人說眼睛生得低會被鼻瘤擋視線,高手們更建議鴿友在自己的養(yǎng)鴿實踐中驗證,畢竟實戰(zhàn)體驗比空談更有說服力。
接著看眼瞼(俗稱眼皮)。眼瞼有紅、黃、黑、灰、白等顏色,高手們一致認為,眼皮顏色不影響鴿子飛行和作種,純粹是個人偏愛。比如我不太喜歡紅眼皮、黃眼皮,覺得黑色、灰色的更耐看,白色的更美觀,但這絕不能作為品評鴿子的標準。眼瞼有厚有薄,薄眼皮看起來更順眼,尤其是白色薄薄的眼皮緊緊包住眼球的,很受鴿友青睞。至于“厚眼皮擋視線”的說法,高手們也不認同,因為不少賽事優(yōu)勝鴿里,也有厚眼皮的鴿子,關(guān)鍵還是看整體素質(zhì)。
看完眼瞼再看眼球。高手們覺得,眼球大一點的外觀上更討喜,但這只是“賣相”好,不影響飛翔和留種。真正重要的是眼球必須干燥,水淋淋的不符合優(yōu)質(zhì)鴿標準。如果鴿子雙眼含淚,視線必然模糊,看不遠。要知道,賽鴿飛行速度大概每小時80公里,就算無風天,飛行時也會產(chǎn)生6級以上風速,逆風時風速更高,一雙流淚的眼睛,根本不可能讓鴿子飛出好成績——這是高手們從無數(shù)賽事中總結(jié)出的共識。
上面這幾個部位,一分鐘內(nèi)就能看完,接下來要花時間重點觀察瞳孔。在高手眼里,一羽好賽鴿的瞳孔,在陽光下會頻繁收縮和擴大,而且收縮得越小、頻率越快越好。有經(jīng)驗的老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鴿頭時,能清晰感覺到瞳孔收擴的頻率。他們認為,瞳孔收擴情況好,說明鴿子聰明、反應敏感,在艱難的飛行旅程中能有更強的適應能力,這也是判斷賽鴿潛力的關(guān)鍵一點。
最后看虹膜彩虹,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底砂和面砂。高手們對底砂的要求是清澈明亮:桃花砂的底板要白亮如銀,雞黃砂則要金光锃亮,底砂暗淡無光的,肯定不是好鴿子。面砂則講究有層次、有立體感,砂?雌饋硐袷菓覓煸诘装迳隙说,才符合優(yōu)質(zhì)標準;如果面砂像平面一樣沒有質(zhì)感,就不符合高手們的鑒賞要求。
以上就是養(yǎng)鴿高手們流傳的鴿眼鑒賞經(jīng)驗,鴿友們覺得這些經(jīng)驗是否真的有道理?我雖然很喜歡看高手經(jīng)驗,但從來只信奉實踐,只有實戰(zhàn)檢驗之后,才知道這些到底對不對。畢竟養(yǎng)鴿和賽鴿,從來都是實踐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