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血與外血之爭而論。 看了文章《國血不死必歸純粹“扯淡”》之感
我非常愛好超遠程以國血為主的,但是不拒絕好的外血加以改良超遠程速度不足目的。
1930年代李梅齡大師引進歐洲鴿子大多數是1000公里左右,為了改變中國水準。李大師做法“師夷長技以制夷”,挑戰(zhàn)養(yǎng)鴿老外說中國養(yǎng)鴿不夠水準,培育在短距離快長距離更快(300-1000公里)奪冠數次,戰(zhàn)勝洋人在上海稱霸。洋人心服誠服讓位李梅齡奪取上海領地當上會長,就是自已所培育的鴿系。到了1950年代適應中國國情超遠程賽鴿刷新一頁。這50年代很多李梅齡鴿子在每位鴿友都擁有此系,改良超遠程耐力賽,中國超遠程賽了近半世紀前,途漸把快速及速度遺棄了。
談汪順興之鴿
汪順興大師是1950年代超遠程第一羽獲得冠軍,從胡桂貞家里買的鴿子出后代獲得超遠程冠軍,但是這鴿子給許多鴿友培養(yǎng)了超遠程,后來鴿友為汪順興吳淞鳥一系。汪順興在60年代以李種為主,改良下來的超遠程汪種鴿子。汪順興大師走的是雜交道路不拒絕好鴿子,培育了自已穩(wěn)定及速度溶血性好。送給其他鴿友同樣飛得好。
《汪氏鴿經》有一文提到;《國外鴿友評說汪順興》
1996年秋季,在國內一次國際鴿展上,有幾位頗具經濟實力的汪門弟子,向來華的歐洲養(yǎng)鴿家挑戰(zhàn):你們不是有打短平快的好鴿子嗎?我們用我國的汪種鴿子與你們打比賽!在我國國內,隨便你們挑選那一個城市,我們去建棚與你們打比賽,獎金壹佰萬至壹仟萬,獎杯為汪順興杯。這次,重獎之下竟沒有勇夫,老外提出先觀賞中國汪種鴿再說。汪門弟子向老外展示兩羽汪種老桃花雌鴿,中雨點,砂眼。體型中等偏小,筋骨強韌,外柔內勁,形神俱美,那氣長神旺的鴿眼,雷奔云泄,藏鋒裹鐵,那至佳至美的翅膀,老外詫為奇寶,趾高氣昂一下變成敬畏,翹起大拇指說:“中國汪種鴿子好!汪順興先生是中國的詹森!”(詹森是比利時的養(yǎng)鴿名家)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老外高掛免戰(zhàn)牌。
我們養(yǎng)鴿為了什么,難道現(xiàn)在不是培育適應中國自已的快速及速度鴿系嗎?國血外血之爭有意思嗎?讓歐洲老外笑話嗎?
我是90后,但是我非常喜愛超遠程不死必歸自有它的道理,前輩們培育這些超遠程鴿子。歐洲老外偷著引進我們超遠程高品質鴿子,如果在我們手里消失還會什么樣想法呢。誰代表老外挑戰(zhàn)中國,我第一個非陪到底。因為我是中國人
但是國血與外血多多少少說法都不成立啊!為了國血外血爭來爭去還不如挑戰(zhàn)老外……
各位老師
有不對之處,請批評。